簡介

為輔助事業單位執行熱危害的相關預防管理,勞動部職安署委託建置本網站,透過GPS定位等智慧化方式,線上取得工作所在地的氣象數據資訊,以即時計算熱指數,並提供相對的管理措施、熱疾病處置方式及鄰近醫療醫療機構資訊等,以供事業單位評估及採取相關應對措施,期有效提升其熱危害預防管理。
一、熱指數:指透過溫度及相對濕度評估對人體造成熱壓力之指標。
二、熱壓力:指逾量生理代謝熱能、作業環境因子(包含空氣溫度、濕度、風速及輻射熱)及衣著量等作用,對人體所造成之熱負荷影響。
三、熱危害風險等級:指特定熱指數值所對應之危害風險等級。
熱危害風險等級
四、重體力作業:指重體力勞動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所稱重體力勞動作業(點我立即查詢)
本網站提供查詢指定位置的鄰近醫療機構資訊(點我立即查詢),可作為事前規劃及緊急應變之需;於作業前及作業期間,可線上即時確認指定位置的熱危害風險等級功能(點我立即試用),同時查閱應採取的管理措施,並透過線上檢核表確認是否已確實實施(點我立即試用)

事前規劃及準備
 
  1. 參考指引內容評估規劃各級採取的管理措施。
  2. 完成作業前的相關預備工作,如適當選配作業人員、使作業人員接受熱適應、建立緊急應變機制、實施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設置適當休息場所、為工作人員準備好適當服裝等。
  3. 可透過本網站查詢鄰近醫療機構資訊,以規劃建立前揭緊急應變機制。

實際作業前
 
  1. 於當日作業前,以本網站「熱危害風險等級查詢計算」功能查詢當下及當日作業期間可能的熱危害風險等級,確認其等級及對應需採取的管理措施,依事前規劃方式辦理。
  2. 可運用本網站建置的檢核表實施檢核。
  3. 作業前再次實施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強化熱危害預防知能。
  4. 確認勞工身體健康狀況。

作業期間
 
  1. 指定專人定期巡視,確認各項危害預防及管理措施,並隨時留意勞工健康狀況。
  2. 遇有勞工出現熱疾病相關症狀時,由專人負責相關處置。
  3. 採取其他相關熱危害預防措施。
為防範高氣溫環境引起之熱疾病,保障從事戶外作業勞工健康,雇主使勞工於高氣溫環境下從事戶外作業時,應參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發布之溫度及相對濕度資訊,依指引附表一找出作業現場對應之熱指數值,對照指引附表二評估熱危害風險等級,並依其風險等級採取對應措施。附表一、附表二,請參照完整指引。 (點我下載)
前項所定溫度及相對濕度資訊,以作業所在地或緊鄰地區之氣象觀測站測值為準。
但作業現場已設置量測裝置,並保留相關量測紀錄者,得以實際量測數值資訊進行評估。
作業期間因環境因子變動,致依第一項規定評估之熱危害風險等級提升者,雇主應即依提升後之風險等級採取對應措施。
依據所評估之分級,熱危害風附等級,依指引之表三,對照危害預防及管理措施說明,採取適當之管理作為。其預防及管理措施如下。
(一)實施勞工作業管理
  1. 降低勞工暴露溫度
  2. 現場巡視勞工作業情形
  3. 提供適當之休息場所
  4. 提供適當工作服裝
  5. 於作業場所提供勞工充足飲用水及電解質
  6. 調整勞工熱適應能力
  7. 調整勞工作業時間
  8. 使用個人防護具
(二)實施勞工健康管理
  1. 適當選配作業勞工
  2. 實施勞工個人自主健康管理
  3. 確認作業勞工身體健康狀況
(三)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1. 實施熱危害預防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四)建立緊急醫療系統
  1. 建立緊急應變處理機制
  2. 實施急救措施
委託維護廠商:璞藝資訊 版權所有 ©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聯絡電話:(02) 2741-3239 建議使用Chrome瀏覽器進行瀏覽
E-mail: hiosha@pro2e.com.tw
服務時間:09:00~18:00
委託維護廠商:璞藝資訊
聯絡電話:(02) 2741-3239
E-mail: hiosha@pro2e.com.tw
服務時間:09:00~18:00
版權所有 ©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建議使用Chrome瀏覽器進行瀏覽